倍选网 别再信了!关于糖尿病的7大坑人谣言,最后一个让90%糖友中招

在门诊和生活中遇到过太多被这些谣言“坑害”的糖友。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大家,甚至可能延误病情倍选网,导致严重的并发症。今天,我们来逐一击破这七大“坑人”谣言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科学地管理糖尿病。
谣言1
打胰岛素会成瘾,打了就停不下来
真相:这是对胰岛素最深的误解。胰岛素是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,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。1型糖尿病和部分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,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完全缺失时,就像人饿了要吃饭、渴了要喝水一样,身体缺了胰岛素,就必须从外部补充。
对于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,在早期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,可以使疲惫的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修复,之后可能停用胰岛素,改为口服药或生活方式干预。

谣言2
血糖正常就可以停药,不用天天吃药
真相:这极其危险!血糖正常,正是药物起效的证明。好比下雨打伞,身上是干的,但一旦收伞(停药),立刻会被淋湿(血糖反弹)。擅自停药后,血糖会迅速反弹,长期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血管和神经,导致糖尿病肾病、视网膜病变等不可逆并发症。
任何用药调整倍选网,必须由医生评估后决定。
谣言3
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,不升糖
真相:根据国家标准(GB 28050-2011),无糖食品指“每100克/毫升含糖量≤0.5克”(糖指蔗糖、葡萄糖等单糖/双糖),但不限制淀粉、糊精、麦芽糖浆等其他碳水化合物。
像无糖饼干、面包,主要原料是精制小麦粉(碳水含量超 60%),消化后仍会分解为葡萄糖升糖。若添加麦芽糖浆等,其含有的麦芽糖会计入 “糖含量”,大概率不符合无糖标准;即便没加,单靠精制淀粉,升糖速度也可能不输白糖。
请牢记:“无糖”不等于“无糖分”,更不等于“无热量”,务必控制食用量。

谣言4
吃南瓜/苦瓜/秋葵能降糖,比吃药还管用
真相:这些是健康蔬菜,但绝非“降糖神药”。南瓜、苦瓜、秋葵等蔬菜确实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倍选网,对血糖控制有一定辅助作用(比如南瓜中的铬元素、苦瓜中的多肽类物质可能轻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)。但其本身也含碳水,吃多仍会升糖。
那些“神奇”的降糖成分(如苦瓜皂苷)在动物实验中有效,但需达到极高浓度,靠日常饮食摄入的量微乎其微,根本无法与药物相提并论。可以常吃,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。
谣言5
血糖降得越低越好
真相:控糖追求“平稳达标”,而非“越低越好”。正常人空腹血糖范围为3.9-6.1mmol/L,但糖友的血糖控制目标需个体化:一般建议空腹4.4-7.0mmol/L,餐后2小时<10.0mmol/L(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)》)。
一次严重低血糖事件,足以抵消多年控糖的益处,并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,危及生命。控糖目标应个体化,尤其对老年人、病程长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目标值需适当放宽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。
谣言6
保健品/偏方能根治糖尿病,比吃药还灵
真相:市场上宣称“纯天然降糖”“几天停胰岛素”的保健品(如苦瓜胶囊、降糖茶),或民间偏方(如喝绿豆汤、吃蚂蚁),大多添加了未标注的降糖西药(如格列本脲),成分不明、剂量不清,可能引发严重低血糖或肝肾损伤;或根本无效,耽误正规治疗。请坚信科学,远离偏方。
提醒: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》多次通报:所有宣称“根治糖尿病”的产品均为虚假宣传!

谣言7
没症状=血糖不高,不用测血糖/看医生
真相:约70%的2型糖尿病人在确诊时已患病3-5年,甚至更久——高血糖初期没有“多饮、多尿、多食、体重下降”等典型症状,但已经在悄悄损伤血管(如心脏、大脑、肾脏、眼睛)。等到出现视物模糊、手脚麻木、泡沫尿等症状时,往往已出现不可逆并发症。
根据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及多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:我国超过一半的糖尿病人未能规范开展血糖监测,许多糖友因“没有明显不适”而自行减少监测频率或推迟复诊。
建议
即使没有症状,2型糖友也应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(HbA1c,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),每年筛查眼底、尿蛋白、神经功能等并发症。
管理糖尿病,是一场需要科学与耐心的持久战。勿让谣言成为您健康路上的绊脚石,请信任您的医生,多学习糖尿病知识,规范治疗,长期脚踏实地坚持,才能稳稳地赢下这场健康保卫战。
别让谣言害了你!转发给身边的糖友,一起避开这些“比假货还坑”的误区,稳住血糖,守护健康!
部分图片采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倍选网
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括普投资 奇瑞牵手LG新能源
- 下一篇:没有了



